9月2日10时许,洗把脸、穿上工装、买个热馕,买合木提·祖努一路小跑赶到车间。裁剪、缝纫、压边、钉扣……看着工人们忙个不停,他顾不上吃馕,一边张罗箱包装车,一边安排生产销售。
58岁的买合木提是奇台县奇台镇卡尔湾箱包厂负责人。20年前,他家靠低保金过日子。如今,他是奇台县出了名的“箱包王”,产品销售到疆内外,甚至国外。“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关怀、没有努力奋斗,就没有今天的我。”买合木提说。
1997年,买合木提去建筑工地当小工、到饭馆当帮工、给农户打短工,给妻子看病、供养孩子。虽说没闲过,但还是捉襟见肘。“一次干完活回家,雨夜里,我一脚踏空,摔倒在一个坑里,当时眼泪就流了下来。”
那时,社区入户走访,给买合木提一家申请了低保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买合木提说:“我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我缺钱但不缺挣钱的能力。”
开过五金杂货店、经营过拌面馆,借钱创业失败两次后,买合木提将目光锁定在民族刺绣上。
奇台县县城,特别是当地山区的哈萨克族妇女擅长民族刺绣。一天,买合木提跟随朋友到县城周边的山区牧场游玩。在一户牧民家中,看见几名妇女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那些出自她们手中的坐垫、挎包、枕套等绣品不仅精美,还充满民族风情。
“看着好,卖不出去。”几名妇女告诉买合木提,虽然村里的大多数妇女都会刺绣,但都是自绣自用,偶尔卖给本地人略微补贴一些家用。
“她们的手艺都很好,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手艺变现。”买合木提欣赏着绣品,萌生了让妇女带着绣品走出山区的想法。
经考察,买合木提发现在奇台县山坳里、院落中、田地边,随处可见妇女们在劳动之余边绣边学,传承和发展民族刺绣艺术。2007年,找社区帮忙联系场地、找银行申请贷款,买合木提开始第三次创业,创办了现在的箱包厂。
满怀激情办起了厂子,问题也一个接一个来了。当地妇女都会刺绣,但绣品质量参差不齐。买合木提请来手工刺绣老手艺人,带领绣娘们虚心请教、共同研究和切磋。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培训,强化了绣娘们的图案整体设计理念,提升了绣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绣品质量上去了,销售又成为拦路虎。为了实现外销,买合木提带着新产品参加各种展会,洽谈业务。经过努力,厂子先后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客户达成合作协议,让绣品走向了大中城市。
买合木提厂里的员工已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产品由单一的手工包扩展为多种用途的包类及民族花帽、皮靴、地毯、毡房等民族手工艺品,大批农村绣娘因此增收致富。
“做刺绣能增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买合木提开心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报名学习刺绣,“我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让更多家庭困难的乡亲多一些收入,让喜欢刺绣的年轻人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小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