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中式面点师(馕制作)表演赛金奖的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代表队!”9月27日,当听到这个结果时,作为表演赛团队成员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成员艾克拜尔·图尼亚孜尖叫着跳起来,挥挥拳头,并对站在身边的队员、父亲图尼亚孜·图尔迪说:“我们终于获奖了!”
24岁的艾克拜尔来自和静县,13岁起,就跟随父亲学打馕,而他49岁的父亲,则有着30多年的打馕经历,此前,父子俩在和静县馕文化产业园工作。8月下旬,通过层层选拔,父子俩和同样来自和静县馕文化产业园的打馕师傅阿不都·热合曼,组成三人打馕团队,代表巴州参加大赛中式面点师(馕制作)项目表演赛。参赛队伍一共有15支,全部来自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的打馕技术很出名,打馕大师非常多,我们压力非常大。”艾克拜尔说。
8月下旬,艾克拜尔和两名队友开始集训。根据表演赛的考评内容,要现场制作窝窝馕、馅馕和艺术馕,裁判根据每一种馕的操作规范、馕品口味、色泽、品质、主题、营养卫生、工艺火候、创意等进行评分。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式面点师(馕制作)表演赛金奖得主巴州队队员合影,他们分别是艾克拜尔·图尼亚孜(左)、阿不都·热合曼(中)、图尼亚孜·图尔迪(右)。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叶晓敏摄
为了在表演赛上取得好成绩,三人每天对三种馕重复制作训练。一天要训练近10个小时,用掉60公斤面粉,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用掉了两吨多面粉。
训练期间,三人分工明确,阿不都负责打花、调味,图尼亚孜负责打馕,艾克拜尔则负责和面。“每天要和两次面,一次10公斤,每一次和面在40分钟左右。”艾克拜尔说,窝窝馕最硬,面和起来也最难,“我好几次因为和面,手都脱皮了。”
“这次比赛机会难得,必须要把训练当作实战来对待,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训练期间,艾克拜尔的父亲对每一次训练都很认真。
拉开比赛分值的是艺术馕制作,主题和创意好不好,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经过多方协商,团队确定艺术馕主题为“我的美丽家乡”,在5个馕上分别打上和静著名的黑头羊,以及鸽子、青山绿水等图案。
馕师们展示着自己的艺术馕作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叶晓敏摄
即便有一个月的准备和训练时间,但在9月27日上午的比赛中,三人由于紧张,开始还手脚忙乱,经过快速调整后,三人都沉着冷静下来,开始稳扎稳打,“比赛是有时间限定的,打艺术馕时,因为时间来不及,将和静的黑头羊打成了一只猫。”阿不都笑着说,但这并没有影响整个作品的整体风格和主题,最终,巴州队在艺术馕的创意上略胜一筹。“在众多打馕高手中,我们与其他队还是有差距的,但最终胜出,是幸运的,也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阿不都说,回到和静后,他会将表演赛中学到的技术,传授给更多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