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关注的“关键小事”,释放出浓浓的民生暖意。要尽力而为,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也要量力而行,注意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四五”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首个五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锚定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在许多重点领域明确了具体目标及实现路径,描画出5年后乃至15年后“你的样子”。
从解决入托难、上学难,到化解养老难、就医难,再到保障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纲要里关注的这些“关键小事”,释放出的是浓浓的民生暖意。
如果从指标数量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设置了五大类20个,民生指标的比重有所加强,其中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指标有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善民生不是暂时性的政 策安排,而是中国发展一以贯之的本质要求。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再到“十四五”新征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入手,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形成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格局;
收入是民生之源。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紧扣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织就更加严密的民生保障网;
……
一方面着力解决好民生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一方面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兑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庄严承诺。
民生指标有温度,更有硬度。在落实民生指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力而为,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然也要强调量力而行,注意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