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秋季的博斯腾湖,蓝天碧水之间,成群的水鸟游弋,来往的渔船轻驶,划开清波泛起层层涟漪,摇曳着芦苇荡……看到视频里的这一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想起了家乡白洋淀。
10月16日,在新疆美术馆举行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杨丙军数次驻足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展位前,被循环播放的宣传片吸引。
博斯腾湖和白洋淀,同为全国四大苇区之一,产出的芦苇具有韧性好、耐烫、易保存等特性,制成的芦苇画逐渐衍生为一种民间艺术,并造就了一方产业。
杨丙军是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从16岁到中央美术学院插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到学成回乡后开始创作芦苇画,他与芦苇画已结缘30多年。2006年,一位名叫杜玉新的新疆姑娘来到白洋淀找到了杨丙军,拜师学艺。
“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了用芦苇编制的风景画,被其清新天然的魅力吸引。心想家乡博斯腾湖盛产芦苇,为什么不利用它做一些工艺品呢?”杜玉新前往河北、河南等芦苇画主要产地,拜访了数十位民间艺人学艺,杨丙军便是其中一位老师。
2007年,学成归来的杜玉新注册了博湖县阿勒奇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芦苇画赢得了市场,现在,公司一年可以加工、生产近3000幅芦苇工艺画,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产品还入选“新疆礼物”。
杜玉新诚挚发出邀请:“希望杨老师到博湖指导我们提升芦苇画技艺,同时看看美丽的博斯腾湖。”
(责任编辑:小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