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从特色食品成长为优势产业,新疆馕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蝶变。在产业逐步迈向高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馕产业发展进程中,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增收致富。一块小馕饼逐步成长为大产业,也托起了大民生。
柯坪县玉尔其乡托玛艾日克村,是当地有名的打馕村。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馕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身为柯坪县薄皮馕制作技艺传承人,村民吾拉木·木旦力甫对馕的制作工艺早已了然于心。然而,工业化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塑还是颠覆了他对馕的认识。
“过去和妻子围着家里的小馕坑转,劳神费力,一天才能打150个馕,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吾拉木说,如今他每天可以制作近700个薄皮馕,月收入8000多元。
巨大的变化源于规模高效的生产方式。这两年,托玛艾日克村组建了打馕合作社,建起了馕产业园,引进了现代化打馕设备,实现了流水作业,大幅提高了馕的生产效率,还带动百余位村民实现就业。
在发展馕产业的过程中,自治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力促馕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此为基础,带动原料基地建设、模具加工、食品包装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馕产业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地通过产业园+旅游+体验、建设“地方特色馆”、组建“合作社+个体户”等方式,探索出了多种发展模式,使馕产业在吸纳就业、助力脱贫、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带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也创造了更多就业增收的机会,为馕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充足的活力。新疆艾力努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阿地力江·尼牙孜说,近年来,企业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引进馕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与柯坪县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深度合作,整合柯坪馕产业资源,带动当地馕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目前企业日产馕5万余个,年产值近5000万元。”阿地力江说,企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绿色有机粮食基地建设,每年通过订单收购绿色、有机小麦6000多吨,直接受益农户2600余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馕产业的良性发展,让当地小麦资源能够更好地开发和转化,实现由原料优势向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随着馕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产业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积极投身馕产业发展,馕产业规模从小到大,过去路边的小馕坑成长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馕产业园,馕产品展示销售、餐饮文化、游客观光体验等功能实现进一步拓展。今年,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进行了升级改造,以“工业+旅游+文化”模式打造馕产业园,按照“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的标准,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主食馕工业化产业体系,吸引50家企业入驻园区,拥有馕坑1700多个,自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140万人次,为馕产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据统计,目前,新疆馕产业吸纳就业13万余人,其中带动南疆四地州就业7万余人;新疆已有10万余户家庭通过打馕实现了脱贫致富。馕产业在自身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为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带动增收效果显著的民生大产业。
(责任编辑:小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