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刚蒙蒙亮,阿克陶县阿克陶镇诺库其艾日克村村民萨代木卡日·苏莱曼和妻子乔力潘古力·斯迪克在蘑菇棚里已经忙得满头大汗。嫩生生的蘑菇沾着水珠,夫妻俩将其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放在筐子里。一个小时后,采收完的蘑菇被小两口搬至大门口,等待收购商的到来。
“你们家的蘑菇真鲜亮。”收购商一边将蘑菇过秤,一边夸赞,“一共58公斤,今天的收购价是5元每公斤,一共290元。”
乔力潘古力接过钱,数了一遍又一遍,笑着竖起大拇指。
乔力潘古力是聋哑人,以前围着锅台转,丈夫萨代木卡日在镇上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一家4口人只有4亩地,一年下来收入只有5000多元。
今年,诺库其艾日克村启动蘑菇校园项目,萨代木卡日家被定为示范户。免费提供的蘑菇棚,每棒菌包的成本为2.5元,萨代木卡日一口气购买了5000棒菌包。
“这么好的项目,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萨代木卡日充满信心地说。
蘑菇棚建好了,菌包进来了,从未种过蘑菇的萨代木卡日有些犯难。让萨代木卡日惊喜的是,菌包进棚的第一天,技术人员就上门从如何控制湿度、温度,到如何剪菇,手把手地教。萨代木卡日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他又比画着教会了妻子。
萨代木卡日算了一笔账,5000棒菌包成本一共1.25万元。每3个月能出一茬蘑菇,每茬蘑菇能挣1.45万元,一年种两茬就能挣将近3万元。平时蘑菇的日常管理只需要妻子一个人,萨代木卡日还能在镇上务工。
诺库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程继奎说:“蘑菇种植管理技术有专人指导,蘑菇长出来有人收购,菌包用完能做肥料。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他们都说这蘑菇棚就是‘摇钱树’。”
“古丽克孜,你们家的蘑菇需要喷水了,温度得降两度。”该村村民古丽克孜·买买提明家墙上的红色盒子突然发出了声音。
古丽克孜放下手里的活,来到蘑菇棚里,拧动喷水开关,水雾洒在了菌包上。“刚才红色盒子里是谁在说话?她怎么知道你家蘑菇棚里的情况?”记者疑惑。古丽克孜抬手指了指蘑菇棚里的摄像头,开着玩笑说:“我们现在就是听着喇叭种蘑菇,技术人员让干啥,咱就干啥,准没错!”
原来村里建立了远程智能化监控系统,技术人员通过摄像头远程监控每家蘑菇的生长情况,现场指导种植户进行棚内管理。
这项远程指导技术,得益于信阳市菌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的投入。该公司是一家集菌种研发、生产、销售、提取物深加工为一体的食药用真菌公司,目前已建成日产1万棒菌包生产线两条,种植大棚27个,年出菇可达200万吨。
“现在企业收购的蘑菇一部分直接销往商超,一部分晒成干。年底,蘑菇酱生产线建设完成,我们的蘑菇就能直接在村里生产成产品,卖到国内其他省份了。”该公司总经理杨奋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菌福康企业发展全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发展一些产业,比如废弃菌包制作饲料等产业。”程继奎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