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小城麦盖提县东南约5公里处的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一眼望不到边的红柳、白杨、梭梭,郁郁葱葱,一排排整齐列阵,在烈日下昂首挺胸,阻挡着风沙,护佑着家园。
千百年来为沙所困的麦盖提人,10年间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让41万亩沙漠披绿。在人进沙退的同时,麦盖提人还向沙海林地要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让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沙漠植绿 人进沙退
由于千百年来沙漠不断向南扩张,麦盖提县被沙漠三面包围,全县总面积中90%都是沙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10多年前,世代居住在沙漠边缘的库木库萨尔乡托万塔瓦尔克斯克村村民饱受风沙肆虐之苦。每当沙漠起风,即使关紧门窗,沙子还是无孔不入。风停后,被吹得灰头土脸的村民,先用力推开被沙子堵上的门,然后再清扫锅里、碗里、桌子上厚厚的一层沙土……
村民阿布拉·艾买提对风沙的记忆十分深刻:“小时候,一场沙尘暴把房子的一半都能埋了。叶尔羌河原来从家门口流过,但多次改道,人畜都没水喝了,就只能搬走。”沙进人退,托万塔瓦尔克斯克村人不得不一次次搬家。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当地群众生活极为困苦。2012年秋季,麦盖提县全面打响风沙阻击战,在县城东南的沙漠边缘启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设。从那一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全县上万名干部群众便齐聚县城东南的沙漠边缘,天当被、地作床,一干就是一两个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亘古沙漠上挖坑换土、植树造林。
10年来,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生态经济兼顾的原则,麦盖提县在沙漠中种植了新疆杨、文冠果、沙枣、沙棘、胡杨、红柳、梭梭、苹果等各类生态和经济林木2.2亿株,累计完成造林41万亩,成活率超90%。
万亩绿植播下,麦盖提县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相比10年前,风沙天气减少一半,降雨量翻了一番,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明显减少,往日难得一见的黄羊、野猪、狐狸、黄莺、白鹭成了林子里的常客,野兔、雉鸡更是以林为家,风沙向绿洲侵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和村庄变得更加干净靓丽。
以林养林 以林促富
8月12日8时,库木库萨尔乡库木博斯坦村村民艾山·买买提拿上工具,开始了一天的护林工作。
“开始种树那年,我就干这个工作了。”艾山·买买提当护林员快10年,对所辖林区每一棵树都十分熟悉。他的工作是巡查林区的浇水、施肥情况以及是否有虫害,在他的精心管护下,林区树木的成活率达95%以上。
艾山·买买提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是3800元,除此之外,林区一年一次施肥、打药、修剪树枝、种挖大芸,都能挣钱,一年下来收入能有四五万元。
“因为有了这片林子,生态环境好了,风沙少了,雨水多了,我的收入也比以前高很多。”艾山·买买提说,今年,他和妻子还在林带里养了土鸡和羊,又多了一笔收入。
“生态林建设过程中,我们把林区管护与周边农民就业结合在一起。”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介绍,基地吸纳了周边109户农户参加林区管护,解决了194名农民的就业,生态林成为周边群众的脱贫致富林。
麦盖提县还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沙枣、新疆杨等林带里养鸡、养鹅、养蜂,积极探索了一条以林养林、以林促富的新路子。
2020年,防沙治沙中心鼓励引导农民成立养殖合作社,养殖的10万余只生态鸡,不到年底便销售一空,产值450余万元,让合作社的农民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克孜勒阿瓦提乡植树片区,农民阿布来海提·吐孙养了3000多只鹅。“鹅全部在树林里放养,到年底就可以出售了,估计每只能卖到100元以上。”阿布来海提·吐孙望着满地跑的大白鹅,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治沙 实现双赢
尕孜库勒乡村民阿布力海提·肉孜种植的20亩大芸是他的心头宝,还有两个月就可以收获了。最近,他每隔几日就要查看一下大芸的生长状况。
2019年,阿布力海提·肉孜在梭梭林里承包20亩地种植大芸,2020年每亩收获了100公斤,每公斤15元,总共收入3万元,可把他高兴坏了:“做梦也想不到,以前让人头疼的沙漠,现在成了让我们致富的聚宝盆。”
好生态成了百姓的金饭碗,天蓝树绿的环境开辟了发展新天地。
从2016年开始,麦盖提县把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托24.6万亩梭梭林区,探索“生态+产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已发展梭梭—大芸基地4.5万亩、甘草基地1.4万亩,2020年底开始采挖,实现产值约6000万元。
麦盖提县还积极组织和聘用困难群众参与产业基地管护和大芸采挖,为20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鼓励农户参与大芸种植实现增收。
“今年,基地里新种植大芸1.2万亩,陆续还要种3000亩。”殷红海介绍,“十四五”期间,麦盖提县预计大芸种植面积达8万亩、甘草2万亩以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