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石油纪念广场拍摄的大油泡雕塑景观。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 摄
1955年10月29日,“克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工人们在油池旁欢呼雀跃。 克拉玛依日报社提供
克拉玛依一号井,一座物质的丰碑,是滚滚流淌的原油。
克拉玛依一号井,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蕴含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改天换地。
时光回到66年前——1955年,石油地质调查队到克拉玛依黑油山附近进行地质考察,并于同年3月测定此井位置。因它是克拉玛依含油区域的第一口井,故定名为“克一号井”,并于7月正式开钻。随后的日子里,轰隆隆的钻机声划破寂静已久的戈壁。
1955年10月29日,随着“克一号井”顺利完钻,一股工业油流从地表喷出。从此,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滩,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横空出世的大油田,吸引了有志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向黑油山。3年后,全世界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克拉玛依市诞生。
2015年,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年之际,当地在“克一号井”遗址上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了一处极具时代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以“大油泡”为主题的雕塑群与“克一号井”遗址巧妙融为一体,成为克拉玛依60多年来奋斗征程的最好见证。
“我们从黑油山油池原油冒泡的景观中获得启发,所以,在设计时就将黑油山油泡与‘克一号井’结合在一起,它再现了原油喷发时的一股力量,寓意着石油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谈及设计灵感时,新疆本地设计师杨旭这样说。
如今,人们漫步在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内,夕阳西下,银光闪闪的“大油泡”被染成橘红色,映照其上的高楼、道路和游人全都浸染在橘红色中,宛若身在仙境。
克拉玛依,这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也因油而闻名的城市,她的传奇故事,伴随着《克拉玛依之歌》已演绎了半个多世纪。
在主题雕塑后方的下沉式广场上,有一面长达360米的文化墙。它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记录了六十多年来克拉玛依油田与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这座城市对未来的情怀与梦想。
“在文化墙的设计中,我们着力突出历史感和现代特色的融合,反映油田勘探开发的发展历程,表现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杨旭说。
作为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的讲解员,“90后”王文慧深知“克一号井”对于这座城市的非凡意义。她说:“当年在生产资料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老一辈石油工人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硬是钻探出了‘克一号井’。太了不起了!”
作为石油工人的后代,市民张珏的家就在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附近。她说:“没有这口油井,就没有克拉玛依。可以说,‘克一号井’孕育了克拉玛依油田和这座城市。它记录了克拉玛依的发展变迁,展现了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60多年来,克拉玛依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石油发展史诗。如今,克拉玛依一号井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而且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参观指南
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东南部,距离著名的世界地质奇观黑油山5.5公里。2015年,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年之际,当地在“克一号井”遗址上建设了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使其成为一处极具时代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6569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园林景观面积61700平方米。
在景区内,“大油泡”雕塑群与“克一号井”遗址、计量站、地面油浪巧妙融合在一起。雕塑群旁边的下沉式纪念广场,由浮雕墙、演艺广场区组成,广场中部金属铸造的“1955.10.29”字样,彰示着“克一号井”诞生的时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