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有这样一个“石油之家”:一家祖孙三代的“油龄”加起来有80年。这家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事迹,有的只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和报国情怀。
从参与克拉玛依油田初期开发的爷爷,到见证油田蓬勃发展的父亲,再到亲身经历克拉玛依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孙女,一家三代“石油人”的故事,也是这座石油城变迁的一个缩影。
1958年,克拉玛依刚刚建市,20岁的冯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这里,从此便扎下了根。当时的克拉玛依,还是个“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漠。但是,随着克拉玛依一号井喷涌出工业油流,这片戈壁荒漠开始有了生机和活力。开钻的探井一口接一口相继出油,激励着冯义和工友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大会战当中。
住地窝子、喝雨雪水、啃窝窝头,当时采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冯义没有叫过一声苦。“我为祖国献石油,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苦点累点不算啥!”如今已年过八旬的冯义说。
冯义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一干就是37年,见证了1978年采油二厂的原油年产量突破200万吨,也见证了克拉玛依油田30年的持续稳产历程。他和所有的老一代石油人一样,将青春和汗水都倾洒在这片热土上。
不怕苦、不畏难,是冯义留给子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1981年,冯义的大儿子冯建国初中毕业后,也毅然选择到油田工作,成为采油二厂的一名采油工人。两年后,他服从单位分配成为一名油田驾驶员。这些年,冯建国开过很多种车辆。从普通卡车、吊车、平板车到油罐车、特种车等,油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车辆设备也日新月异。今年50多岁的冯建国说他经常需要进入“补课”模式。“过去一直觉得开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油田发展得这么快,我也得跟着进步啊!”他感慨道。
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听到这个消息,冯建国和油田工人们一样兴奋。对他来说,这一辈人既体会过油田创业期的艰苦,也在油田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成为中坚力量。“好好服务于油田”,便是冯建国作为一名“油二代”的不悔坚守。
2013年,冯建国的女儿冯雪大学毕业,在面临是否要回到油田工作的抉择时,她内心曾有过犹豫。可当回家看到爷爷和爸爸,看到热火朝天的油田作业区时,她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油三代”。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冯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油田发展日新月异:基层员工宿舍装上了电热水器,大家下了班都能洗个热水澡;作业区实现网络全覆盖,工人们可以线上通话、协同办公;智能化油田全面建成,只需坐在监控屏幕前轻点鼠标,每一口井的运行数据一目了然……这是她的爷爷和爸爸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克拉玛依都变成了现实。曾经的戈壁荒漠早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冯雪说:“时代在进步,城市也在发展。我会像爷爷和爸爸那样,做好本职工作,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作为石油人的精彩,见证这座现代化石油城市不断走向辉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