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杏林大、木勺盛饭香;柯坪木勺美、带富我家乡。”近日,一首村民自编的民谣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库木鲁克村悄然走红。
“村里杏花开了,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制作的木勺也随之热销,卖出了好价钱。”3月30日,库木鲁克村村民买买提·卡德尔说,他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木勺制作技艺,爷爷说,在柯坪县用杏木做木勺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库木鲁克村距离柯坪县城6公里。据柯坪县志记载,汉唐时期库木鲁克村就有村民用野生杏木制作木勺的传统。
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在经济发展上却一度落后。2014年库木鲁克村被认定为贫困村。借助国家扶贫政策,库木鲁克村努力拔穷根,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后如何开启新的发展之路?村民们围绕新生活、新愿景各抒己见,有的说要争取项目支持,有的说要以资金开道,还有的表示要请能人当村干部……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后,新疆中泰集团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侯磊心里有了本“明白账”。
村民大会上,侯磊撸起袖子说:“库木鲁克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发展商贸不现实;没有相对平整的大块土地和发达的水利系统,种植、养殖产业很难发展。咱们村有延续百年的木勺文化,为啥只看不用?”
侯磊说得真诚,但响应者寥寥。在村民们看来,小木勺难以翻出“金疙瘩”。
侯磊一席话,说中了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瓦哈甫·吉力力的“心事”。“今天侯书记说的,恰好是我一直想做的。”阿布都瓦哈甫说。
当晚,工作队和村“两委”召开会议,商量如何发展“木勺文化”,带动乡村振兴。讨论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由村“两委”摸排全村文化能人、木勺手工艺人,制订挖掘“木勺文化”带动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初步规划;工作队想办法争取资金,打造“木勺文化”品牌。
说干就干。工作队队员、村干部积极向村民宣传动员:“农闲时大家做木勺,能多一份收入。”
村民们当面点头,私下却没有动静。
症结在哪?村里的老党员透露了村民的顾虑:“大家就怕没销路。”
“要不,咱俩先试试。”侯磊和阿布都瓦哈甫聊了半宿,决定带头先试。阿布都瓦哈甫动员村里4名木勺手艺传承人,成立小型加工坊,在开模、挖勺、雕刻上嵌入时尚元素。
侯磊则负责品牌设计,推送视频,借助抖音开直播间,线上销售等。3个月后,柯坪木勺赚了第一桶金,4名参与的手艺人人均分红6000余元。
村民们见到了甜头,纷纷报名加入。为了吸收更多手艺人,库木鲁克村柯坪木勺加工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
取杏木去皮,在半尺处折断,用线锯定型、开槽、抛光、上油,手工雕刻图案。村民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一边雕刻一边说:“过去在外打工,离家远,现在村里开办木勺加工合作社,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小木勺产业激活一池春水,也带动了旅游发展。如今,借助“木勺文化”,库木鲁克村举办旅游节、“木勺文化”交流会,对数十种“柯坪木勺”进行创新,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
(责任编辑:admin)